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6.16 | 地点 | 活动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8 | 实到人数 | 8 | |
主持人 | 周艳 | 活动 形式 | 学习交流、讨论分享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现场观摩,案例交流,总结有效的策略。 | |||||||
主
要
内
容
| 主持人: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区域班级联动管理”日趋成熟,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研水平也有了相应提高。今天我们各自来总结一下自己的研究中的心得。 章莉华:活动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幼儿创造的兴趣。如在小班创设娃娃家,幼儿会创造性地模仿给娃娃做饭、照顾娃娃等一系列内容,并且乐此不疲。材料提还需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层次性,便于不同层次幼儿操作,教师充分挖掘每一种玩具材料的探索性,注重半成品材料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一种材料也要注重其层次性,满足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助于帮助幼儿保持持久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胡秋芳: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主题内容真正被幼儿所喜爱与参与时,区域游戏才能进—步发展。区域主题的生成要以幼儿的兴趣或以幼儿自主发起的探索活动为出发点,让幼儿在主动解决他们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性”“好奇与兴趣”两类学习品质的发展。如大班前期开展了区域联动“野生动物园”,来源于小朋友去淹城野生动物园,回来和孩子在区域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在游戏时,特别喜欢把科学角里的小动物模型拿到建构区给动物分类,并搭建房子,玩的不亦乐乎。 姚昕燕:在区域班级联动中,幼儿的交往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交往合作的频率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幼儿间的交往合作互助。作为教师更多的是要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动脑思考,捕捉游戏的增长点,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反思性品质的发展。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时,教师不要直接告知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鼓动幼儿自己想想怎样去解决,或者找寻同伴帮助,利用他人经验进行学习。如果幼儿经过努力后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建议等语言启发幼儿,如:“这你可以试着把这块积木放在这块积木下面,看看会怎么样?”以此鼓励幼儿自主发现答案。这种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幼儿因失败而造成的挫败感,还会让幼儿产生“自己是有能力的问题解决者”的信念。最重要的是,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 |||||||
评 价 | 在游戏评价环节,通过师幼评价、幼幼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与交流游戏过程。这样的分享与交流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及时的反思,既可以是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行为的反思。 |
填表人 胡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