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习品质的区域班级联动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022.9-2022.12)
常州市天宁区新世纪幼儿园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合适的区域活动环境,并注重根据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达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与意识,促进幼儿与区域环境的良好互动,这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先决条件。一学期来,全体成员立足于实践探索、反思调整、渐优渐创的有序推进方式,不断探究区域联动的开展形式,找寻班级区域联动的操作路径,教师在行动中不断研究,努力实现幼儿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提升教师对区域班级联动的指导能力。现将一学期课题研究做以下小结:
一、前期熟悉,消除交往障碍
幼儿如果在互不认识的前提下进行区域联动,就会产生各自为政的活动局面。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幼儿感兴趣的合作类游戏,如:传球、毛毛虫走路、找朋友、联欢活动、角色游戏等等,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活动中彼此熟悉、建立信任,消除交往障碍。我们还树立合作交往的榜样,建立奖励机制,促使幼儿增进交往,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二、智慧共享,合作设计游戏
区域联动涉及到两个班级,因此设计游戏时,我们采用的方式是集体备课,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平行班教师集聚在一起,围绕主题目标、教学内容、季节变化、各班幼儿兴趣点和学习品质培养进行交流、研讨,设计区域内容,明确游戏目标,为后期游戏开展提供保障。每周活动后,年级组长及时组织级组教师进行游戏反馈,对游戏设计进行审议、调整,不断优化,提升后期游戏质量。
三、明确分工,落实游戏组织
每次区域班级联动前,两个班级四位教师都会讨论协商,明确各自分工、重点关注区域、场地站位等;交流分享,明确观察目的,有效观察幼儿游戏。教师观察目的除了获取有关幼儿做了什么,如何做及做的如何等,更重要的是获取区域联动的现状、幼儿的学习品质表现及如何去改善和推进等方面的信息。以此为依据,有目的地更换、调整材料,并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提供适时、恰当的指导;不断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
四、勤于实践,有效联动管理
区域跨班涉及到场域、材料、师幼、幼幼、家长资源的互动,因此联动管理尤为重要。平行班教师要有全局观,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统一谋划,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师不能仅考虑本班或自己负责的活动区的活动,要通过研讨等方式把每次活动的计划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一一进行交流,避免各自为阵的做法。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年级组长领衔,组织平行班教师一起创设环境、设计活动、组织实施,大家分工明确、观察点站位互补、分区指导、及时记录,活动后一起梳理反馈,发现问题积极调整。通过实施、研讨、改进——再实施、再研讨的方式,“区域联动管理”日趋成熟,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研水平也有了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