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文章内容
跨班区域活动反思 章莉华
发布时间:2021-09-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艳

跨班区域活动反思

——思考力,推动游戏发展

管子积木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最近的一周,我们在中一班的建构区里,添置了许多管子,让幼儿建构积木小人。这一天,我巡视到了建构区,看到浩浩、杨洋、顺顺等幼儿拼了个长长的棒子一样的东西,握在手里还不停地开枪。我对他们说:“能不能搭个小人呢?”他们开始木然。我接着启发说:“瞧,我这块积木当作头,行吗?”聪明的翰翰开始迅速地用几块积木摆了个小人。我问他:“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呢?”他说:“他在走路。”于是,我夸张地表扬了他,并且说:“能不能拼个大力士、射击运动员……”他们劲头十足,纷纷动起手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人拼出来了,有各种动作,各种姿态。

幼儿在建构区游戏,尤其是男孩子,如果让他们按意愿构建会始终停留在自己的兴趣上。那么老师该怎么办呢,老师的适时启发和有方向性的引导很关键,本次的区域活动里它是显而易见的。

在第二天的跨班区域活动中,我仍然继续观察建构区。他们有了前一天的活动经验后,都想搭一个自己的运动小人,但只会纯粹模仿别人的作品。那我又想,怎么才让他们拼出多种运动的小人呢。正当我无计可施时,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小人同时还摆出了小人的动作。于是,我请他们先做动作,然后再按照动作拼小人,结果好了起来。当我再次巡视到这个区域时,还发现了一个拼好的大方框,我想这可以当作足球门吗!我引导幼儿想象这个方框是什么,在我多次耐心地启发下,幼儿才想到是足球门。我就对他们说:“我们拼成的运动小人需要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你能不能帮忙拼一些和运动有关的东西来呢?像足球门不就很好吗!”经过这样的启发后,幼儿们又开始动脑筋建构了,而且还引起更多幼儿的兴趣,参与的幼儿多了。

在一个活动中,老师的启发与引导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不但有横向的思考,还要有纵向的审视,老师也需要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活动更充分,更加精彩!

 

 

章莉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世纪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