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观察
班级:大一 观察者:肖萍
观察日期 | 2021.3.7 | 观察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跨班区域 |
观察对象 | 张凯瑞 | 性 别 | 男 | 年 龄 | 6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跨班区域的阅读区图书很多,小朋友非常喜欢。在阅读区的时候,张玮烨向我反应张凯瑞拿了他的书,走到张凯瑞那里,看到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那本书《爸爸去哪里了》,我对张凯瑞说:“张凯瑞,你有没有抢张玮烨的书啊?”张凯瑞带着委屈的声音回答我:“老师,我没有抢他的书,这书是我先看到的,我搬来凳子时,张玮烨就把我书拿走了。”我说:“老师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书是你先看见的,你去搬小凳子时,张玮烨正好也选了这本书,所以你就从张玮烨的手里抢书了,对吗?” 他一开始不承认,我再问他,他可怜兮兮的看着我,点了点头,经过老师的调解,张凯瑞向张玮烨说了:“对不起!”两个小朋友都发现自己的做法都有不对的地方,相互道歉。他坐在位置上一直频繁换书,还把其中一页撕了下来。 | 《指南》社会领域的相关部分特别提出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在抢书的环境中,体现郭梓濠小朋友的自控能力很弱。在《指南》中,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律更为重要。阅读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一页撕下来,缺少爱护书籍的意识。 | ||||
引导策略: 1、与张凯瑞谈话,用假设的方式来让他理解不可以抢别人的东西,只有在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拿。与张凯瑞家长沟通,在家里时候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养成孩子这种坏习惯。在班级里加强教育,让幼儿懂得相互谦让,一起分享。 2、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幼儿学会一页一页翻书。进行阅读大分享的活动,引导幼儿将自己阅读时发现的有趣故事讲述出来。 3、在家中,每天让孩子静坐阅读绘本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幼儿点滴的进步进行表扬。 |
个案观察
班级:大一 观察者:肖萍
观察日期 | 2021.4.4 | 观察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跨班区域 |
观察对象 | 马范轩 | 性 别 | 男 | 年 龄 | 6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表演区一直是小朋友比较喜欢的区域,一直是最热门的区域。但是到了跨班区的表演区时,情况不一样了。一开始进入跨班的表演区时,孩子们的表现是有些被动的,进去后不知道要干什么,马范轩小朋友就是其中的一个。对着好玩的各种道具和材料,他们抱着疑惑的态度,当老师给他们做了介绍后,才高兴地去拿各种材料,连着几天,他们只对材料和道具感兴趣,敲一敲、摸一摸、戴一戴、穿一穿,音乐,好象只是调动他们情绪的工具,即使是老师带着他们随音乐跳舞,也不及材料摆弄对他们的吸引力大,幼儿的注意力仍在材料的摆弄和探索上,并不关注音乐。他们一定要将帽子带在头上,要穿上亲子制作的服装;还要一手拿一个乐器;他们把竹棒拿去敲竹筒,去拿各种乐器,放下这个,又去拿另一个。 | 表演区是幼儿园集体艺术活动的补充和延续,与集体艺术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幼儿园艺术领域目标的实现。表演区与其他区域相比,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幼儿,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比较被动。容易被动听的音乐、鲜艳的服装、舞台和上台表演的喜悦深深吸引和鼓舞着他们,激发他们积极愉快的情感。 | ||||
引导策略: 1、提供各种乐器、道具、幼儿喜欢摆弄、探索的材料,有真实的打击乐器,也可以有自制的乐器。 2、认识材料、打扮自己,尝试摆弄乐器、道具是这一阶段活动的特点,为此,我们老师要保护好幼儿的这种兴致,引导幼儿在摆弄和游戏中了解材料的多种玩法和用法,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3、帮助孩子装扮自己,引导幼儿多种方法使用,对幼儿大胆的尝试和有特点的玩法给予鼓励。 |
个案观察
班级:大一 观察者:肖萍
观察日期 | 2021.5.16 | 观察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跨班区域 |
观察对象 | 黄语欣 | 性 别 | 女 | 年 龄 | 6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在跨版区域的益智区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区域。 “老师,我不会打结。”欣欣一脸的愁容向我请教。“欣欣你已经把毛线的一头串了过去,非常棒,那还有另一头,你觉得应该怎么串呢?”“恩,用毛线的另一头串。”“恩,欣欣很棒。”欣欣听了我的鼓励话,就接着做游戏,旁边的谢斯涵就问:“老师,你看我打的结对吗?”“你看上面的结打在了反面,而你的结打在了正面,你觉得对吗?”“不对,我不会改。”她一面看着手头的毛线发呆,一面说。“先把毛线拆了,然后再看看前面的结是怎么打的,学习下,模仿下,再来试试,好吗?”她点了点头。 |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活动中,很多幼儿由于精细动作发展的还不是很好,所以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困难,特别是打结,串毛线等,都是细小的动作,靠的是小肌肉群。 | ||||
引导策略: 1、让孩子要学习一些制作的小技能,而且也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制作。通过自己的尝试,即使不成功,或者不完美,都没有关系,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制作,那便是最好的。 2、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一块指示牌子,让幼儿按照牌子上的指示来进行活动,减少语言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