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3 | 地点 | 会议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10人 | 实到人数 | 10人 | ||
主持人 | 吴萍 | 活动 形式 | 集体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中班跨班区域环境交流研讨 | ||||||||
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区域活动能否有成效地开展,首先取决于区域环境的创设,因此每个班的老师都会想方设法地为幼儿开辟各种活动场所,下面请中班老师谈谈本年龄段跨班区域中的环境创设。 周艳: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应该打破班级界限,充分利用各班资源,以及教师自身特点等实际情况,分别有侧重地布置区域。 胡秋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区域环境。如小班:每个班都有娃娃家,但在颜色、摆放位置、创设风格上有所不同。中班:美工区、科探区等。大班:表演区、建构区等。同一年龄段幼儿在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比较类似,所以幼儿在参加同龄跨班区域活动时,兴趣很高,而且能感受到交往的快乐。 姚昕燕:活动常规的环境创设。首先,根据班级名称,为每位幼儿设计一个标志牌。幼儿每次参加完同龄跨班区域后,做好考勤,以便教师做统计。其次,在每个班级门口设计一个幼儿取放标志牌的固定位置,以此来限制幼儿人数。幼儿看到人数已满时,就会考虑去其它的区域。标志牌使用小夹子,既方便幼儿取放,又美观大方。最后,区域记录表的建立。教师参与记录表的设计,再一起研讨定夺。 程璐:将小区域改为大区域,根据教师特长创设区域环境。每班着重以一个特色区域为主,丰富和拓展本班区域里的各种设置。这样一来,教师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一个区域,让所有空间和材料为全体幼儿所共享,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使用频率,减少了每个班级教师在设计、收集、制作、安排材料上的重复劳动,体现环境创设的互补。 主持人:我们对跨班区域中的区域环境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老师们的提议值得大家学习、参考。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困惑、经验进行了交流,这样一来,大家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单枪匹马地调整区域的设置、寻找材料,结果还搞得吃力不讨好,后期我们将继续总结和完善,进行深一层的分析研讨。 | ||||||||
评 价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班资源,分别有侧重地布置区域,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使材料更为立体化、综合化。 | ||||||||
填表人 吴萍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4 | 地点 | 会议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10人 | 实到人数 | 10人 | ||
主持人 | 吴萍 | 活动 形式 | 集体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如何投放班级区域活动材料 | ||||||||
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近期,我们都在开展各班级跨班区域活动,现在就“如何投放班级区域材料?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我们一起来研讨下。 姚昕燕:通过投放适量的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如果材料投放得过多,而没有好好利用,只会给孩子创造浪费的条件,如在开展美工活动涂色时,可能一开始孩子们对老师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轮廓图,很认真地完成涂色,可是时间久了,他们对涂色活动感到疲乏了。因此,投放适量的游戏材料,既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对于减少浪费现象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肖萍:区域活动规则、要求的强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重大。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规则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因此,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很有帮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对于活动中节能环保意识的渗透,也更加容易被理解与支持了。 胡秋芳:通过强化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减少资源的浪费。在区域游戏前,对孩子强化区域游戏规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一些故意的浪费现象就可以大大减少。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比较差。所以,幼儿虽然明确了要求,知道该怎么做,但在具体活动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相悖的行为。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老师还应加强对幼儿具体行为的指导,不断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范文姣:及时收归、整理,尽量做到二次利用。首先在教师投放的范图上,我们一般选择易于收藏,可以一物多用的材料或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源,更加可以节省时间与经历。如鞋带练习板(即在一块较硬的鞋样纸板上,打两排整齐的小孔)小班时,可以让幼儿练习穿鞋带,中班时可以让幼儿练习系鞋带,大班时,还可以让幼儿依着鞋样制作鞋子,并且较硬的纸板也易于收藏。其次,幼儿的操作材料要及时收归、整理或者分类归放。 主持人:今天,老师从“如何适量投放材料、强化区域活动的规则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期我们将对照《指南》的目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深一层的分析研讨。 | ||||||||
评 价 | 无论在哪个区域,只要我们用心创造,随时可以渗透环保理念。反之,想要更好的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保理念,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但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总会有奇迹发生。 | ||||||||
填表人 吴萍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5 | 地点 | 会议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10人 | 实到人数 | 10人 | ||
主持人 | 吴萍 | 活动 形式 | 集体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开展跨班区域活动的有效做法 | ||||||||
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跨班互动,能促使幼儿扩大交往范围,提升交往层次,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下面请各班老师谈谈自己在跨班区域活动中的一些有效的做法。 胡秋芳: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捕捉生成点,能及时发现、添加幼儿所需的游戏材料,区域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会变得越自信、越大胆。通过跨班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其他班级材料投放的不妥之处,及时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程璐:跨班区域活动前,我会请自己讨论,想一想他们愿意去哪个区域玩、和谁玩、玩什么,等活动开始时让他们拿着自己的计划去选择游戏区域,或许刚开始孩子们的计划和选择可能不一致,但是通过多次练习,会增强幼儿对计划的实施。 姚昕燕:细心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记录幼儿提出的问题,表现出的技能、所遇到的困惑。通过和别的班级幼儿的互动,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与更多不同类型的伙伴一起协商、分工、合作、策划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会产生更多的碰撞机会。 周艳: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以多重身份介入指导游戏,才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如:当幼儿需要新的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儿童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提问者。总之,在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章莉华: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跨班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讲述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游戏的体验,甚至可以引导幼儿把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也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持人:老师们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参考,后期我们将根据幼儿的游戏现象,对照《指南》的目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研讨,并认真开展整理、记录工作。 | ||||||||
评 价 | 老师们提出的跨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计划的制定、教师的观察、介入和评价等等有效的做法,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要引发老师再思考:在跨班区域中我们的关注点是什么? | ||||||||
填表人 吴萍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6 | 地点 | 会议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10人 | 实到人数 | 10人 | ||
主持人 | 吴萍 | 活动 形式 | 集体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跨班区域活动中的评价策略探讨 | ||||||||
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跨班区域中,评价的环节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游戏过程、重点突出等原则,注重游戏中材料的多样性、游戏方式的操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姚昕燕:跨班区域的评价环节应重视引导幼儿分享成功体验,鼓励幼儿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好的让幼儿体验到快乐感,能与更多的同伴进行交流讨论,体会乐趣及体验成功的快乐。 肖萍:跨班区域中,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要肯定幼儿的努力;另外,应及时梳理之前游戏的幼儿在前几次活动中经验,使后续幼儿在活动中的经验得到后续提升。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利用图片或者照片暗示幼儿,也可用半成品来帮助幼儿回忆,这样幼儿带着目标性去参与活动,效果也比较好。 程璐:在跨班区域游戏结束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对游戏时的作品或者游戏活动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回顾在跨班区域活动开展前教师提出的活动要求,还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可以培养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在评价环节中,可以引导幼儿欣赏自己的劳动作品成果,也可以引导幼儿欣赏其他同伴的劳动成果,使其互相学习,激发幼儿对跨班区域活动的兴趣,能更好的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周艳:在评价环节中,教师还应重视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交流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让每个幼儿都能融入问题之中,形成一种共同探讨、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如:在建构活动中,有的幼儿把马路建的很宽敞,有的幼儿则建议造立交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讨论解决,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经验,对后续的活动也有帮助。 胡秋芳:每次跨班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及时组织幼儿相互讨论:你今天到什么地方玩?和谁一起玩?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什么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我们会及时展示成果,让幼儿对跨班区域有更深刻的体验,感受到合作的喜悦。 主持人:今天我们聚焦“评价”这一个点研讨交流,后期我们将针对其它环节继续总结和梳理。 | ||||||||
评 价 | 合理的交流评价才是教师正确教育观念的表现。在跨班区域中,教师还需要全面观察、挖掘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闪光点,注重幼儿活动中的交流评价过程,将更有利于提高跨班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各方面都能健康成长。 | ||||||||
填表人 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