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3 | 地点 | 小一班教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程璐 | 活动 形式 | 教师交流,学习策略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跨班区域环境交流分享,开展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各位老师,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需要结合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方面充分考虑幼儿的成长需求,并且能够结合活动环境的使用情况对幼儿园活动区域进行持续完善,采用多元化指导方式使区域活动环境各种功能得到良好体现。今天我们将针对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进行分享交流。 程璐:我们要在区域活动创设中采用具体形象的环境表现方式,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例如我们班在区域活动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乐器、软垫、柜子等相应的活动设施,同时将教室的室内环境进行合理划分,保证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不会发生冲突,同时,通过合理的摆放桌椅,使幼儿在活动时能够方便的拿取相应的活动材料进行实际操作。 朱义娟:我们在进行活动区域创设时,还应注重利用多种方式凸显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例如我们班在益智活动区域创设中,可以在墙壁上绘制各种几何图形,或者汽车、飞机、轮船这种受到儿童普遍喜爱的图案图形,利用这种方式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有利于凸显活动范围的特点,从而有效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活动的教育教学效果。 胡秋芳: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当中,活动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应结合小班年龄、心理特点、动手特点选择适宜幼儿使用的活动材料,使创设的区域活动环境能够与活动材料相互符合。由于一些活动材料无法直接使用,需要教师添设一些辅助材料, 例如支架、图片等,例如在积木活动区域当中,教师就可以在活动前为幼儿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后利用积木摆放相应的作品,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娃娃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袜子,幼儿进行穿袜子小游戏,教师通过给幼儿提供不同颜色和不同图案的袜子,让幼儿能够在选择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分类能力以及辨识能力。 主持人:区域创设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形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提高幼儿对活动环境探索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学到知识。如老师们分享的注意桌椅摆放布局,布置活动材料时要结合幼儿阶段特点等等。 | ||||||||
评
价 | 教师们通过交流分享自己在创设区域环境中的金点子,都是贴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活动交流,区域环境创设有利于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也要围绕如何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选择适宜的方式和材料,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 | ||||||||
填表人 程璐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4 | 地点 | 小一班教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程璐 | 活动 形式 | 教师交流、现场观摩后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思考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观察、分析、何时介入指导从而推进幼儿游戏发展。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大家好,开学已有一阶段,我们小班年级的老师们也针对本学期的跨班区域内容进行了调整,通过上午我们对跨班区域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小班幼儿已经能自主进区,并且游戏质量有提高,针对跨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对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观察、分析,何时介入指导,从而推进幼儿游戏发展呢?老师各自就自己的观察和介入来谈谈感想和经验。 程璐:刚开始开展跨班区域活动时,我们面对的很多其他班的幼儿,我们会为了“不乱”地开展活动,而忽略“观察”,后来逐渐明白,应变“管住幼儿”为“关注幼儿”。我们更需要观察各个区域空间及其活动范围的设置情况。各区的空间是否既相对封闭又有所开放? 幼儿与游戏材料之间的互动情况。所投放的区域操作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哪些材料是幼儿使用频率比较高的? 幼儿是如何操作的?和教师预设的玩法和探索目标一致吗? 以及观察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情况,是经常与本班幼儿进行互动还是有和其他班的幼儿互动? 是通过语言、眼神,还是肢体或者三者兼有的方式进行互动? 互动的次数和情况是怎样的?等等,找到要关注的点进行有效观察。 胡秋芳:跨班区域活动的开放性更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问题”“有手段”“有重点”“有分析”的观察者,我主要是定点观察。定区观察、定项观察、定人观察的形式,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文字的形式、表格的形式、照片或者视频等形式。通过观察,去了解某位幼儿的游戏水平与其之前相比较有何进步,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活 动现场观察信息的获得,能为教师指导跨班区域中 的有效性提供有力准备。 朱义娟:我就游戏中介入指导谈谈我的想法,教师主要以间接指导为主,通过观察记录的方法记录幼儿的动情况。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急于介入,而是应“学会等待”,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和探索,尽可能地自己解决问题。而当幼儿跨班区域活动中因空间问题被迫中止游戏、因游戏情节单调 重复不能深入或者当幼儿在游戏中萌发新的想法和主题时,教师就应适时介入指导。 主持人:教师指导和适时介入游戏的智慧源自不断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源自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熟悉程度,需要教师在学习和探索中用心领悟。 | ||||||||
评
价 |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环境的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以及引导者;教师指导活动时应该树立正确的现代幼儿教育观,采取适时适当适度且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完善活动中的幼儿和教师评价。 | ||||||||
填表人 程璐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5 | 地点 | 小一班教师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程璐 | 活动 形式 | 互动交流,分享经验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开展跨班区域活动反思,梳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媒介,开展分析研究。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我们在区域活动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等环节都投人了较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符合儿童的需要,但在活动后的评价环节,教师却往往按照 既定的模式进行,寥寥收尾,甚至省去这个环节,忽略了幼儿对过程的体验 ,没有体现儿童视角。那我们的跨班区域活动评价环节主要存在的哪些问题呢?又该如何解决呢?请老师们各自谈一谈。 程璐: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幼儿在座位上坐好,对部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没有分享自己的活动成果和评价自己与同伴的机会,绝大部分没有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我们的评价活动中幼儿分享的机会太少了。 朱义娟: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言语的点评,没有很好地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和操作的材料,很难引起幼儿参与评价的依托和兴趣。 主持人:大家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要是评价的主体单一 ,教师居于绝对的权威地位 , 缺乏幼儿的参与,还有评价方式单一。 胡秋芳:我们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在评价分享中可以以组的形式进行教师们组织他们围坐在一起 , 让幼儿回忆自己的活动程,自评和互评,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经验以及从别的幼儿那儿学到自己没有的经验分享的同时,幼儿可以拿着自己完成的作品或者与同伴一起画出他们操作的过程,以及共同观看教师给他们拍摄的活动视频用这些方式为幼儿的评价分享提供支持。教师在一旁以倾听为主,遇到幼儿在回忆 的时候遇到困难可以提示相应的情节或进行言语的激励等,让幼儿能够完整地表达 ,也使获得的运动经验能更好地储存和应运。 主持人:教师在评价环节应把主动权交给幼儿,把评价的目标定位于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提升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些内容才是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感兴趣的, 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幼儿活动的结果。要善于从幼儿的视角去发现问题为最后的评价环节做好准备,在 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环视式扫描观察、定点蹲守式观察、重点跟踪式观察等方法进行,如果发现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活动开展不下去了应使用平行介人、交叉介人、垂直介人等方法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 使整个活动继续向前进行。 | ||||||||
评
价 | 区域活动评价并不是区域活动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总结此次区域活动的成效,让我们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又为下一次区域活动打下新的基础。 | ||||||||
填表人 程璐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6 | 地点 | 小一班教师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胡秋芳 | 活动 形式 | 互动交流、分享经验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教师对一学年的跨班区域互动交流、分享和思考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程璐:我们要调整心态,增强开展跨班区域活动的信心,开展跨班区域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由于我们的空间有限,可以创造性地创设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区角,将楼梯、走廊、户外场地充分利用起来,再如我们师资配备紧张,可发动幼儿、家长资源,共同收集废旧材料自制玩具。 胡秋芳:增进合作交流,形成同伴互助的“共同体” ,同伴互助、合作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领进步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区角活动观摩、疑难困惑问题研讨、观察案例交流等活动,有效激发教师探索、研究的热情,增强教师的集体感和凝聚力。这种充分而广泛的交流和分享,对于教师的学习与专业成长极其有利,教师因为有同伴的支持、鼓励、互助、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身观察儿童、指导儿童的水平。 周艳:深入实践研究,提高区域活动实效性,科学设立区域活动目标; 科学提供区域活动材料;重视观察和评价,适宜指导与介入。区域活动目标是区域活动预期要到达的目的,是投放材料、引导启发、科学评价的依据。教师要根据区域活动目标及本班幼儿的游戏兴趣,合理的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种类、数量充足的区域活动材料,关注材料与教育目标、幼儿发展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相匹配,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材料提供的层次性,以满足和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 需要。 朱义娟: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但离开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区域活动的开展将会失去其教育功能和价值。为保证区域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适时、适当的介入幼儿的游戏,区域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和成功,总结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引发幼儿感受,提升幼儿的经验,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 ||||||||
评
价 |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相对轻松的气氛、灵活多变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成长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实践中常常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育教与乐”的作用,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 ||||||||
填表人 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