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4 | 地点 | 办公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4人 | 实到人数 | 4人 | ||
主持人 | 周艳 | 活动 形式 | 网络分享、集中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进行大班跨班区域互动现场观摩研讨,教师针对:区域间的联动、材料投放、幼儿发展,评价组织进行观察、研讨,进一步提升教师组织、指导跨班区域的能力。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像在教学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更应该是一个旁观者或者参与者,跟幼儿们之间既是平等的关系,又是支持和引导的关系,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一、教师分别阐述对于指导幼儿什么时机比较合适。 姚昕燕:我觉得幼儿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可是这也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介入幼儿的活动,教师的介入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在幼儿专注的进行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贸然的打断他的思路,或者上前去问东问西,而应该在孩子结束这件事情的时候再进行询问然后给予适当的表扬等等。 范文姣:我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在认真的搭积木的时候,老师走过去,你在做什么啊?搭什么东西呢?能告诉老师么?孩子的大脑毕竟在发育中,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这样反而会打乱孩子的思路,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起到反效果。 肖萍:我觉得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会遇见困难,这时候必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十分经典的话:区域活动基本以自然观察为主,要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益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必要时可做一定纪录。 程璐:我认为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观察者。在足够的观察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周艳:不同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能力,每一个幼儿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也能够不着痕迹的进行分层次的指导,也就是因材施教。有的幼儿喜欢建筑区,小小年纪就有当建筑师的梦想;有的幼儿喜欢科学,以后要当科学家,虽然小时候的梦想可能都有些幼稚,可是教师在孩子们的兴趣的基础上适时引导,会加强他们学习的动力。 | ||||||||
评
价 | 通过交流让课题组成员对跨班区域环境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教师力求各区域设置科学、灵动,便于幼儿自主活动,为幼儿的跨班游戏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 ||||||||
填表人 范文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