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跨班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策略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跨班活动区域“钓小鱼”,“晒小鱼”、“喂小鱼”等等。孩子们非常喜爱,但由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生活经验有限,游戏中交往的小伙伴又不全是熟悉的本班小朋友,因此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这时如果教师过于主动地给予帮助,可能会干扰幼儿的游戏活动;如果教师不及时介入又可能会让教育契机白白流失。在跨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适时以客人的身份补充材料支持幼儿游戏
案例
“钓小鱼”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协商后各自在岗位上做准备,有的拿起了鱼竿招呼着小伙伴:“我钓鱼啦,钓到的小鱼谁想来买?”在她的鼓动下果然有客人走了进来。“我想买你的小鱼。”妙妙指着“河里的小鱼”说。洋洋马上热情相迎,把印有三角形图案的篮子递给妙妙“好的,等一等,我马上就钓一条给你。”一旁的东东说:“我也要一条。”洋洋为难起来,说:“只有一个篮子,你没有篮子装鱼。”东东只好摇头走开了。接连来了好几个小客人都是因为没有篮子没办法买鱼,洋洋也无所事事地玩起来。
此时,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客人的身份走到洋洋身边。“我想买你钓的鱼,又新鲜又好玩。”洋洋见我拿来的是一根绳子,露出了一脸好奇地问:“这绳子怎么装鱼啊?”“当然行了。”边说我边把他钓出来的鱼系在一起。“你买这么多鱼,吃得完吗?”“我可以把它们一条一条晒起来呀。”我离开后继续观察,发现其他小朋友也学着我的样子来买鱼了。
反思
在这一游戏案例中我深刻体会到,老师首先要有一双慧眼,能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通过提供材料适当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当观察到卖鱼者没有顾客一段时间后,我以游戏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启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并由此催生了区域活动“晒小鱼”,孩子们积极回家收集半成品材料,学着把小鱼一条一条穿起来,增强了动手能力。
胡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