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文章内容
个案观察记录3篇范文姣
发布时间:2021-01-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艳

个案观察

班级:大一                                   观察者:范文姣          

观察日期

2020.3.14

观察地点

教室

活动内容

跨班区域

观察对象

朱栩锐

性   别

年    龄

6

观  察  记  录

解释与分析

跨班区域游戏一直是我们小朋友非常喜爱的区域游戏。这一次我们来到跨区游戏来到娃娃家和小吃店。娃娃家和小吃店里有水饺、馒头、汤圆和羊肉串等,很多幼儿都喜欢参与风   味小吃店的游戏,摆弄这些形象逼真的材料。是我们班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游戏。有一次,朱栩锐选择了风味小吃店游戏,他卖起了羊肉串。游戏中,他发现制作羊肉串的杭天泽离开了,立刻跑去摆弄制作羊肉串的材料,觉得挺好玩的。杭天泽回来后,与朱栩锐吵了起来。因为,此时的朱栩锐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制作羊肉串的岗位,他让杭天泽去卖羊肉串,杭天泽不愿意,他据理力争,跟朱栩锐说道:“明明是我在做羊肉串的,我先来的。”朱栩锐想了想说:“那我们石头、剪刀、布”。结果,朱栩锐输了,他又去卖羊肉串了。

游戏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在同一游戏中出现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应有自己不同的职责。观察中,幼儿之间因为“你该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发生争吵,这说明幼儿的游戏在进步。在之前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的角色少、不稳定,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这些现象的出现告诉教师,幼儿的游戏需要规则,需要明确的角色分工。

引导策略:

1、 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做什么工作?”鼓励幼儿与教师共 同想办法,制作标志如牌子、图片、衣服等,表现相应的角色。 

2、根据幼儿讨论,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服饰,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和同伴的角色。 

3、游戏中,有意识的询问幼儿,让幼儿回答:“今天我是XX,我的任务是„„”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及职责,在游戏时能自始至终。

 

 

 

个案观察

班级:大一                                 观察者:范文姣    

观察日期

2020.4.25

观察地点

教室

活动内容

跨班区域

观察对象

吴子涵

性   别

年    龄

6

观  察  记  录

解释与分析

跨班区域游戏开始前,孩子们自主讨论选择区域,然后结伴去区域里游戏。吴子涵选择了益智区,他一个人先来到了区域里,拿起放大镜,这儿照照,那儿照照。这时,该区域里另一名幼儿撞到了他,他转身打了一下该幼儿同时说“哼”,打完后,拿着放大镜转身就跑了。来到建构区,去拿积木,该区域里的幼儿护着积木说:“不给,你走开,”吴子涵推了他一下转身又跑了。然后一个人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手里一直拿着放大镜,找不到固定的地方玩,也没有回自己区域,没有找同伴一起玩。跑了两三分钟后,有另外两位小朋友在活动室里追逐,他也加入其中并且边跑边哈哈大笑。

 

当别人碰了他时他马上反击,说明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当他要去参与别人的游戏时,表现为太过于自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意愿;当遭到拒绝时他打了那位小朋友,说明吴子涵心里其实很失望,很难过,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正确的发泄自己,所以就打了那位小朋友,在整个观察过程中,他跟同伴实质上的语言交流没有,而且也没有哪个小朋友找他一起玩。

引导策略:

1.鼓励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又懂得谦让的孩子,主动找吴子涵做朋友,同时,也可以和吴子涵说说同伴间该怎么相处;引导他做错事要敢于承认错误,给别人道歉,说声对不起,以求得别人的原谅。

2.可以引导吴子涵参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游戏,可以长时间的吸引他的注意力;

3.对于小班的幼儿,不应该完全具备这些特征,所以应该和家长联系,并做好沟通。

4.老师要加强自身的亲和力,让孩子敢于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个案观察

班级:大一                                  观察者:范文姣     

观察日期

2020.5.16

观察地点

教室

活动内容

跨班区域

观察对象

陈梓优

性   别

年    龄

6

观  察  记  录

解释与分析

又到了我们跨区游戏时间了,陈梓优一下子选择了表演区,今天的表演曲目是《公主的舞会》,这首音乐本身节奏比较快,在用乐器进行演奏时差不多将能用的乐器都用上了,结果发出混杂的声音,孩子们都说好吵好吵啊。玩了一会儿,陈梓优穿了一条黑色的裙子,带了一个黑色的羽毛面具,在表演区旋转,并且将裙摆拉的很大很大的,一会儿踢腿一会儿弯腰,旁边的小朋友纷纷为她鼓掌。我走过去一问才知道,这些舞蹈都是外面学来的,问她在表演什么呀?陈梓优回答:“一位公主在参加舞会。”小屏风里一直有人在排队换衣服,裙子和水袖依然是孩子们的最爱,陈梓优拿出几块方巾兴奋的说:“我们来拌蒙面人吧!”很快得到好多人的响应,很快,孩子们用纱巾作为发饰进行装饰,果然很漂亮。

《指南》5-6岁艺术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在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陈梓优选择不同的面具、不同的服饰进行表演,实际上是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或者是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同。孩子们对于艺术表现有自己的理解,有些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有些来源于自己的兴趣点,老师不要过多的干预,让孩子们尽情发挥。

 

引导策略:

1. 一些图片,不同的小闹钟,或者纸偶。这样孩子们表演的时候可以和同伴一起表演某一种小闹钟,比较有针对性。

2. 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一两种适合这首曲调的乐器演奏,并与同伴协商一致,将剩余的乐器进行整理。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乐器在一起,孩子们无从选择。

3. 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支持者,为幼儿提供游戏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如纱巾的话可以用发卡进行固定,相信孩子们会更加喜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世纪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