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观察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吴萍
观察日期 | 2020.9.11 | 观察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跨班教育: 建构区 |
观察对象 | 乐乐 | 性 别 | 男 | 年 龄 | 5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跨班活动开始后,乐乐就来到建构吧里。他从架子上搬下一筐木头积木,自己一个人蹲在地板上摆弄起来。他一会儿把长条积木一根一根竖成一排,一会儿把一块扁扁的长长的积木的一头搁在篮筐上,一头搁在地板上,形成一个斜坡,然后用一个圆管在上面滚上滚下,玩得很投入。这时,旁边的晨晨正在把一个个圆管叠高,乐乐看见了,上前和晨晨一起叠起来,一会儿把筐里的圆管叠成了四个柱子。这时圆管没有了,乐乐就把四个柱子推倒,重新叠起来,两人有说有笑玩得不亦乐乎。我上前问道:“你们在叠什么叫呀?”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乐乐很喜欢玩建构游戏,每次活动时,总能在建构吧里看到他的身影。但仔细观察乐乐的活动情况,发现乐乐其实是在没有目标地瞎玩,他没有想要搭建的目标。今天也是如此,开始一个人玩,后来和晨晨一起玩叠高游戏,两个人毫无目标地叠高、推倒、重建,玩得很投入。从孩子今天的搭建活动中可以看出中班上学期的孩子还是缺乏一定的搭建技能。 | ||||
引导策略: ⒈拓宽孩子的思路,进行有目标地搭建。在日常活动中通过提问、谈话、欣赏图片等方式丰富孩子的已有经验,帮助孩子在活动中能确定建构主题,进行有目的地搭建。 |
个案观察
班级: 中二班 观察者: 吴萍
观察日期 | 2020.10.18 | 观察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跨班教育: 美工区 |
观察对象 | 文文 | 性 别 | 女 | 年 龄 | 5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美工区画汽车,文文画起来也相对熟练,画完以后还涂色,边涂还讲”汽车””汽车” , 还给我介绍说这是“消防车””119”发音很清楚,画完的汽车要求要剪下来,固定到马路的模板上,跟她讲了几遍,都没有效果,她很执着的指着她的画要放到衣帽柜里去,表情严肃的说:”我想要带回家”。整个美术区的时间都能坚持坐定,画完后还有很快乐的满足感在有一次的晨间桌面游戏中,由于下雨,所以可以多搭一会 ,还可以请小朋友介绍,几个小朋友拿自己搭的玩具到前面来介绍后,文文也举手了,很难得,我就请她来介绍,她拿着自己的玩具,不太清楚的说是”月饼”,听了几次才听清楚,在我的带领下,小朋友拍拍手表扬了她,并请她和其它介绍玩具的小朋友一样,把玩具放到自然角上展示,那天早上,文文开心了好久! | 本月,文文的常规意识不太好,常常自己分心,举手明显没有之前那么积极,所以其他小朋友都不太愿意和她一起玩,从文文的角度出发,可能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由于表达不清,又不知道用什么方式。通过观察我发现,文文很喜欢当图书管理员,只是每次都会很凶,小朋友稍微说了一些话就马上把书收掉了。 | ||||
引导策略: 由于喜欢画画,所以文文对于美术区很感兴趣,没有老师的指导也会去漫无目的的画画,如果以后区域中,有意识的引导她去参加一些阅读区,看图讲述,让她有机会说,也锻炼锻炼她其它的能力。尽管她是个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小朋友,但是从日常观察中发现文文还是很渴望和大家一样需要交流和鼓励,只是在交往的过程中似乎没有注意到方法,我也将观察内容及时与文文妈妈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对于她有进步的地方就应该及时的表扬鼓励! |
个案观察
班级: 中二 观察者: 吴萍
观察日期 | 2020.11.11 | 观察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跨班教育: 生活区 |
观察对象 | 周毅、王轩 | 性 别 | 男 | 年 龄 | 5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理发店”里两个幼儿(周毅、王轩)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这时我走进了理发店:“请问,可以洗头吗?”一听这话,两个幼儿一起上前忙开了。周毅拿来围兜给我围上,王轩拿出了洗头膏在我头上挤着并热情地问:“吴老师,你要按摩吗?”“好的,在哪里按摩?”他立刻牵着我的手,来到边上的小床上。随后两个“工作人员”把我好一阵的折腾,终于一切都做好了,我站起来表示感谢,然后接着说:“你们的服务那么好,可惜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你们能上门服务就好了。”两个幼儿一听都说:“我们出去给大家洗头按摩吧。”我说:“你们出去了,店里就没有人了,有人来了怎么办?”他们想了想,都没有离开“理发店”。
| 开始的时候理发店由于没有人光顾,两个幼儿无所事事,没有进入角色,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也很少。但当老师介入游戏后,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老师用“如果……就好了”的征询式的口吻给出新的建议,把幼儿从游戏的机能性动作引入到想象的情节,将幼儿独自引导到角色合作沟通的层次,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
| ||||
引导策略: 1.理发店里面的洗头膏、梳子、镜子等是易消耗品,教师可以让幼儿将家里用完的瓶子带来,让幼儿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对于自己参与收集的材料,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更加仔细。 2.在交流中让大家充分发言,并寻找更多的符合游戏内容的方法,如:“理发店”怎样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可以请大家帮忙出点子。 3.教师在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适时介入能启发幼儿将主题情节深入下去,增强同伴间的互动和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