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一班 观察者: 章莉华
观察日期 | 2020.9 | 观察地点 | 中二班表演区 | 活动内容 | 三只小猪 |
观察对象 | 倪健翔 | 性 别 | 男 | 年 龄 | 6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倪健翔这个星期每次在自主选择区域游戏的时候,都很积极地要进到表演区参加游戏,百玩不厌。他先兴奋地来到了“故事转盘”前,和小伙伴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决定谁转转盘,转到了什么故事,就表演哪个故事。第一次他和小伙伴表演了《龟兔赛跑》。表演完了,小伙伴表示累了要休息一会,于是他就进了阅读区看书,他选了《三只小猪》,看完了就邀请同样在阅读区的丁锦昊一起表演这个故事。倪健翔说:“我演大灰狼吧!”丁锦昊没有异议。接着倪健翔去找了一把椅子和一块地毯,说:“让我先来造一扇门。”丁锦昊问为什么呀?倪健翔说:“要是没有门的话,我都可以直接冲进屋子把你吃掉了,你还怎么用开水烫我呢!”丁锦昊听了哈哈大笑。 | 从倪健翔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游戏的兴趣,有参与戏剧表演活动的愿望。表演中能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喜欢应答,并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话。而且在游戏中学习并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初步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学会等待、轮流和分享,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错。通过与同伴共同玩表演游戏,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 ||||
引导策略:
以兴趣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逐步培养倪健翔按文学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的对话、动作玩表演游戏,并尝试加入自己的想象,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模仿力、表现力和想象力。同时可以鼓励他愿意为自己熟悉、喜爱的歌曲和乐曲进行即兴表演,自由创编歌词和动作,初步学会使用表演道具。能够在表演游戏中探索周围的世界,表达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一班 观察者: 章莉华
观察日期 | 2020.10 | 观察地点 | 中一班建构区 | 活动内容 | 方舱医院 |
观察对象 | 戴琦又 | 性 别 | 女 | 年 龄 | 6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又到了跨班区域的时间,孩子们进入建构区游戏。他们先将地垫一块块地铺好,然后将长条清水积木围合连接,造好围墙。今天是孩子们以“方舱医院”为主题进行建构游戏,他们很兴奋。戴琦又看到吴盖搭的小床很整齐,也想试一试。 戴琦又把两块一样的积木竖起来,当床脚,接着用一块长方形积木架在上面,当床板。床脚因受力面窄,总是站不稳,戴琦又只好用双手扶住摇摇晃晃的小床,无法继续建构。老师走过去,引导她观察底下两块积木的排列,后来她发现床脚的两块积木既不能分得太开,也不能靠得太紧,必须要就着床板的长度摆放才能增加稳固性。找到方法后,她终于成功了,最终完成了小床的建构。
| 戴琦又小朋友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类型的积木,搭建的时候心中有数。但在床脚和床板组合过程中,不理解床脚两块积木间的距离等同于床板长度的关系,导致搭建出现了问题。教师及时参与活动,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最终幼儿找到方法,完成了小床构建。在搭建过程中,戴琦又遇到困难,反复尝试和探究,在观察、比对中不断发现问题,习得了小床的建构经验。 | ||||
引导策略: 1. 指导适时:当幼儿游戏停滞不前时,教师应适时介入,这样有助于集中幼儿注意力,保护幼儿再创造欲望。 2. 方法适宜: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幼儿问题支架,给予他们时间和鼓励,引发幼儿大胆尝试,克服困难。 3. 计划先行:引导幼儿事先制定建构计划,不仅仅是简单的想一下,还要用笔画出来。 4.思考有度: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让孩子带着任务去思考要做什么、怎么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怎么解决……注重幼儿对活动的反思。
|
班级: 中一班 观察者: 章莉华
观察日期 | 2020.11 | 观察地点 | 中二班科探区 | 活动内容 | 拼图 |
观察对象 | 张珺宁 | 性 别 | 男 | 年 龄 | 5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张珺宁小朋友因为完不成拼图而向我求救:“老师,这个图案我怎么也拼不好,请你帮帮我好吗?”我对他说:“只要你仔细找,一定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那一块拼板的。”又尝试了几次后结果他还是屡试屡败,不断地抬头看我,终于得出了结论:“老师,还有一块拼版肯定丢了,我不拼了。” “别,老师来试试吧。”我仔细地寻找图案上缺少的那一块拼版,经过反复比较和尝试拼贴,终于完成了拼图。 “哇!老师你真棒!”张珺宁高兴地拍着手,但转眼间就露出了惊异的表情,因为我又把拼图打乱了放到他眼前,要求他再一次进行拼图。 张珺宁再次拿起了拼版拼起来,一开始,他仍然拼不好,就抬头看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老师觉得你很棒。”我的鼓励使他消除了内心的顾虑,最后终于拼图完成了。“老师,我成功了,我很棒吧!”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喜悦,我也为他高兴。
|
由此让我想到的是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其原因之一,就是平时家长、老师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办、代替的太多。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困难,遇到问题,应该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
引导策略: 我们教师应该看重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将工作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给幼儿以积极、深远的影响。此时,我思绪万千,如果采取的是“我教孩子学”的方法,那么将永远无法发现也无法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永远无法看到孩子们那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的眼神,也就将失去了解孩子的机会。此刻,更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一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 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