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0.9 | 地点 | 小一班教师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胡秋芳 | 活动 形式 | 教师谈谈“课程游戏化支架”理论学习感想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如何在新生初入园的跨班区域中去观察和记录幼儿行为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各位老师,我们在分章节学习了《幼儿行为观察和记录》后,相信老师对自己年龄班的孩子怎么样进行观察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跨班区域活动中,我们作为小班新生的这一群体,在客观实际的条件下将跨班活动有序开展起来,教师如何去观察并记录幼儿过程中的行为,从而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便于老师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想接下来的时间,让老师们各自谈谈自己的想法。 程璐:我觉得小班新生刚入园,虽然很大部分的幼儿在情绪上还想念家人,幼儿之间情绪感染性强,各种毫无征兆的哭闹发泄等情绪和行为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教师因为各种状况都要进行应急处理,但这些都不是小班老师拒绝观察幼儿行为的理由,正因为孩子们刚入园,情绪不稳定,所以小班老师更要以温馨漂亮的环境来吸引幼儿,通过适宜的教玩具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自由选择,投入游戏,才能让孩子们忘记“想念亲人”。 胡秋芳:程老师讲的很好,我们小班虽然是新生,孩子们对环境还存在陌生感,所以,我们小班老师更要学会观察,时时刻刻去关注孩子们的行为,才能有效第去创设环境,尤其是区域环境。 程璐:是的,今年我们小班幼儿人数在43人左右,虽然我们分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室空间,但在我们三位老师的协调分工下,可以将教室区域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资源共享,让孩子们逐渐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跨班游戏。开学初,我们已经根据孩子们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了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如:可爱的娃娃家,因为新生们情绪不稳定,娃娃家也是他们熟悉的游戏,在游戏里孩子们会更自由自主,不受干扰,情绪也比较稳定,从而老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去观察和捕捉幼儿的性格、行为和兴趣。 马文骏:在区角探索活动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活动,而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教师的指导应侧重于观察和指导,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推测幼儿的思维方式或过程,分析幼儿的所思所想,预测幼儿正在进行的探索活动可能发展的方向,从而迎合幼儿的需要;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在游戏中,我会利用照片拍摄的方法去记录孩子们的行为。 胡秋芳:感谢老师们的交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让“观察”来确定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孩子们喜欢游戏,喜欢上幼儿园。 | ||||||||
评
价 | 教师们通过对支架的学习,谈论的话题真实实在,确实,我们要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去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游戏欲望,只有跨班游戏才能让孩子们尽情玩起来,只有教师有效观察才能让游戏开展下去。 | ||||||||
填表人 胡秋芳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0.10 | 地点 | 小一班教师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胡秋芳 | 活动 形式 | 教师交流、现场演示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如何进行材料投放,让游戏具有主题并进行串联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大家好,开学已有一阶段,我们小班年级的老师们在前期已经一方面做好幼儿的情绪稳定安抚工作,一方面及时利用好班级的环境创设资源来吸引孩子们加入到幼儿园的集体游戏中来,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和趣味性。那接下来,我们的工作是进一步要在孩子们熟悉环境熟悉同伴熟悉老师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游戏,两个班级的游戏材料是什么,每个孩子都知道吗?各自放在哪些地方,怎么玩的?怎样使游戏有串联等等,这也是需要我们今天来交流和讨论的。 程璐:我们这几个星期的主题活动涉及到“小孩真爱玩”,我觉得里面有些活动可以和我们的跨班区域活动渗透起来,如社会活动“我们的游戏区”、“我会这样玩”,在这些活动里可以让孩子们进行串班观摩,了解两个班的布局和材料的内容。(请程璐当老师示范一下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游戏的介绍,如果有小朋友特别会玩“雪花片”的游戏,老师应该如何引导,让其他孩子了解这个游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从而激发兴趣,在游戏时有向往去这个区域的欲望。) 马文骏:我觉的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在日常的活动中熟悉技能,发展能力的,所以,平时早晨在幼儿来园用完早点后就可以引导幼儿陆续进入两个教室的区域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教室环境和游戏材料进行识别,而不是一直待在“所谓”自己的教室里。 胡秋芳:是的,通过你们两位老师的方法就能让孩子们自然地接受两个班级区域的游戏和玩法。小班幼儿大多数是平行游戏的形式,也就是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使他们的游戏状态呈现出各玩各的,互不干扰。而且,我在平时的观察中也发现有的孩子自己找到一些玩具,就拒绝别的小朋友来分享,经常会产生冲突。也有一些孩子喜欢这里玩一会那里玩一会,是不是我们老师在介入游戏 的时候可以假设一种情境,使游戏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如:一些孩子特别喜欢一些有趣的手指儿歌和歌曲,我们可以让一些表演能力强的幼儿就去“小舞台”表演区进行表演。 程璐:对,利用这些课程里的资源将区域游戏充实起来,不仅让游戏更有趣丰满也避免了一些孩子在游戏中的“消极游离情绪”。胡老师,你们班像潘玺妙小朋友特别能干,就能让她带领其他小朋友来我们班的表演区表演。 | ||||||||
评
价 | 就如以上老师们交流的那样,跨班游戏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渗透,老师在一起经常沟通好材料的投放以及游戏的设想,会减少老师的工作量,让幼儿在跨班的游戏模式中等到更多的发展。 | ||||||||
填表人 胡秋芳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0.11 | 地点 | 小一班教师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胡秋芳 | 活动 形式 | 互动交流,现场演示观摩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教师在游戏中的有效观察、支持介入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活动过程:小班跨班区域互动观摩,两个班分别进行了跨班区域游戏的组织和观摩,胡老师和程老师分别是活动组织的主导老师,胡老师的游戏主题是“多变的图形”,程老师的游戏主题是“有趣的颜色”。各个区域的游戏内容分别贴近主题,材料适宜,玩法新颖。 研讨: 主持人:今天,小班年级进行了跨班区域活动的观摩,首先请两位老师各自就自己的观察和介入来谈谈感想和经验。 胡秋芳:我在组织幼儿开展图形的区域活动中,发现大多数小朋友对材料的使用还是比较熟悉的,看到能合理操作材料,能玩出老师的预期值时感觉就是成功了,但看到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感觉他不能“胜任”某个游戏时,往往会急慌急忙地“赶着”他去一个比较简单的、没有明确要求的游戏区域去玩。现在,想想我们还是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选择,耐心地去加以观察和指导,而不能为了效果而盲目地介入和干预。 程璐: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兴奋地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我一眼望去,发现今天娃娃家里又很热闹,我看见一个孩子在厨房里烧菜,有一个孩子在陪娃娃玩游戏。一个孩子在陪娃娃玩游戏时,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当我看见时,那里已经不能看了。心想,为什么孩子们每次都弄得乱糟糟的呢,就算让孩子整理了,我也得第二次整理。顿时,我以同伴的身份进入到活动中,“呀,怎么这么乱呀,客人来了该怎么办呢?”喊道。这时,乐乐马上站起来说,那我们赶快整理一下吧,不然客人都不来了,于是,孩子们就跟我一起忙乎起来了。 主持人:两位老师讲得很有针对性,确实,在区域游戏中观察和介入非常重要,老师能从自己的活动实践中总结出问题和经验,说明老师用心了。其他老师也来谈谈,从这次观摩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或者你觉得在跨班过程中,区域与区域的串联有哪些好的形式。 马文骏:我虽然作为配班老师,但是我觉得两位老师的游戏主题性非常鲜明,游戏也很有趣,动静交替,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胡老师的游戏还有一定的情景,比如:原来的穿图形项链非常传统,但是在游戏中胡老师把他稍微变一变,变成了在娃娃家串图形窗帘,这样一来,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将生活区和角色区进行了串联,设计得很巧妙。程老师的玩颜色也很有玩头,方法简单但有趣,便于小班幼儿操作。 | ||||||||
评
价 | 跨班区域活动的自由、自主性更确定了教师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对教师如何观察、思考并作出有效的介入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实践,反思演练,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 | ||||||||
填表人 胡秋芳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0.12 | 地点 | 小一班教师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胡秋芳 | 活动 形式 | 案例分享、集体研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研究跨班区域中个别幼儿的指导和发展。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主持人:小班幼儿在不断地尝试跨班区域活动的形式后,已经慢慢地习惯走动于两个班级教室之间,也慢慢地熟悉了各个班级的区域环境和材料的使用。今天,我们几位教师就“在跨班区域活动中如何指导孩子在自己喜欢的区域里玩起来、投入到游戏中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操作案例分享一下。 胡秋芳:我自己先来说说吧。在一次晨间跨班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分别吃完早点走进区域拿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不一会,就听到小朋友喊叶玺和苏煜哲打起来了,急忙跑过去一了解,原来两人为了抢拼图玩具而争抢的,可是,明明拼图玩具材料充裕,为什么还要争抢,而且老师平时也经常教育小朋友玩具要分享。经过我的简短的劝说教育,两位小朋友恢复了正常游戏状态。通过这件事,我一方面重新思考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那就是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还比较强,自控能力差,对喜欢的玩具独占欲强。另一方面我也了解了一些孩子的家庭教育背景,现在的孩子在大人的百般呵护下,“唯我独有”的意识更强了,家长们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让孩子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调整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争抢状态,我在材料的投放上采取一点措施,就是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材料进行分类,让孩子们同时可以进行某一种材料的操作,这样在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个区域情况的时候,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欲望。同时,我也还是坚持利用小故事、儿歌的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希望能让孩子们在每一天的成长中慢慢懂得分享。 程璐:我在科学区发现小朋友玩“颜色变变变”的游戏,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发现一下小朋友在拧盖子的时候手部力量不够,盖子拧不紧,而影响到后面“摇一摇,使颜色混淆”的环节,所以一些幼儿会在这时候放弃游戏探索。于是,我就凭借平时对孩子动手能力强弱的观察经验,请徐睿等小朋友来参加此项科学区活动,他们顺利的操作使“颜色变起来”了,大家觉得在自己的操作下看到了颜色发生了变化,非常有趣,并换着颜色玩起来,越玩越有劲。接着,我就邀请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和能力强的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遇到“拧不紧盖子”的问题,就引导他们互相帮忙,使游戏顺利开展。 胡秋芳:是的,在这种跨班形式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更多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玩钓鱼的游戏。有一次,杨栋宇在拿着钓鱼竿钓鱼,当时只有一个钓鱼竿,于是一些小朋友只能围着他看,
| ||||||||
有的小朋友还跃跃欲试地想去拿他手上的钓鱼竿玩,这时,只听到杨栋宇说:“我把小鱼卖给你们吧!”说着他就把钓来的小鱼一个一个发给小朋友,小朋友们拿着小鱼,小鱼越买越多,也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我提供了小篮子,引导小朋友带着小鱼去隔壁班的娃娃家玩,在娃娃家里,小朋友学着爸爸妈妈做鱼汤,喂小猫,还把多余的鱼用夹子夹起来晒鱼干,“霸占”着钓鱼竿的杨栋宇看到小朋友玩着更有趣的游戏,觉得一直在那里钓鱼也没有意思了,就把钓鱼竿“让”了出来,游戏越玩越有趣。 马文骏:听了程老师的讲述,我觉得其实孩子们的各个区域活动还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建议程璐老师在生活区又可以增添一个内容:就是拧盖子,这样小朋友有了锻炼就能参加更多的活动。 主持人:通过以上老师们的交流,感觉我们小班幼儿对跨班区域游戏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场地的充裕、材料的丰富,让孩子们爱玩会玩,老师的观察指导也很到位。 | |||||||||
评
价 | 通过跨班区域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游戏,扩展幼儿的活动区域 ,提高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认识更多的同伴,在跨班游戏的同时与不同的同伴进行接触与交流合作,逐步帮助幼儿树立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通过跨班,满足了幼儿 的发展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同时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提升。 | ||||||||
填表人 胡秋芳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21.1 | 地点 | 小一班教师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5人 | 实到人数 | 5人 | ||
主持人 | 胡秋芳 | 活动 形式 | 互动交流、分享经验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平行班对本学期跨班区域互动作小结交流和分享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胡秋芳:这个学期主要开设了娃娃家、美工区、构建区、阅读区等等,每个区角我们都投放了各种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使孩子在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具有充分活动的自主权,并且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这几个月开展的区域教学成果来分析如下:在娃娃家区域活动中,我们把权利充分地交给孩子,再分配角色时,我们老师从不故意安排角色,都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可能从游戏一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始终不要求让幼儿坚守岗位,如果他们不喜欢一种角色了,可以重新选择另外一种角色进行游戏,这样孩子在互换角色中体会到游戏带来的快乐。美工区和娃娃家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张教师亲自参与,让自己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感,教师也应充分扮演好区角中的各种角色,积极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商量解决,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马文骏:我觉得跨班区域活动打破了班级界限,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每天上午同一时间同一年级的每个班开放区域,这对于天性喜欢新鲜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件兴奋的事。但是它毕竟不同于在自己班开展活动。在自己班里,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都是熟悉的;而在跨班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来自于其他班级,同一个区域就有了许多不是那么熟悉的伙伴,甚至是教师也不熟悉的小朋友。如何有效地组织与开展区域活动就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针对这一新型的区域活动模式而形成的一种制度,一种特色。 程璐:在活动中我做到1.标志清晰:我们要求每个区域都要在学具、玩具、材料上做好标志,并规定放置的地方。这样的标记设置特别适合小年龄段的幼儿,使他们能根据标志就知道各种物品的位置。这也是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能够有序摆放材料的一个重要前提。 2.规则统一:将各区域的规则加以统一,并在同年龄班教师中达成一致,以便各班配合培养,使区域游戏有序地开展。这些规则主要包括玩具和材料的摆放和爱护、游戏的规则、文明礼貌行为、合作交往、凭标志牌进区游戏等方面。比如:进区时要先看看有没有标志牌,椅子是否满座等;进区时要主动向指导老师问好;进区后要先看一看、记一记各种玩具、材料的标记和摆放的位置,以便玩后放回原处摆放整齐;游戏时不高声讲话、不到处奔跑,以免影响别人等等。 | ||||||||
评
价 | 根据以上的交流,我们老师们还要就当天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困惑、经验进行交流,以便今后更好地组织与把握,或者做好相应的调整以确保下次活动的有效开展。这样一来,一向让老师们头疼的区域活动成为了大家愉悦交流的话题,大家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单枪匹马地调整区域的设置、寻找材料,结果还搞得吃力不讨好。现在每次区域活动时,老师们感觉轻松了,也更愿意去观察孩子、与孩子交流互动了,由此也体现了一个互补双赢的过程。 | ||||||||
填表人 胡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