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跨班区域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2020.2—2020.6)
——常州市天宁区新世纪幼儿园课题组
走进童心世界,不仅仅仅是尊重、了解、理解幼儿,还应尽一切努力为幼儿提供“养料”促进其发展。然而“养料”从哪里来,这就需要我们透过观察与分析,审视每天的一日活动,找到一种使幼儿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途径。新世纪幼儿园以跨班区域活动作为研究幼儿游戏活动的背景,创新区域模式开展同龄跨班区域活动,一学期来,我们不断探究,以儿童视角来直面问题,教师思维碰撞,现场实践,积极有效地进行跨班区域互动的实践研究,现就本学期的研究作阶段小结:
一、理念先行
1.统一认识
任何活动的执行,首先需要观念的统一。我们行政班子和年级组长首先进行交流碰撞,统一认知。然后再组织教工大会,让全体教师在认识上高度统一:“区域联动”是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游戏改革,立足园所实际,着眼幼儿发展,助力教师成长,提升办园品质。
2.注重学习
课题组全体教师学习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幼儿区域活动新论》、《幼儿的行为观察与记录》,研读《3-6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区域活动的内涵、特质。组织教师上网查找有关互动的文献资料,大家针对跨班区域互动的要素进行分析,明晰跨班区域互动可以从场域互动、材料互动、人际关系互动、家长资源互动几方面展开。
3.调查汇总
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本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汇总调查结果,针对性地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为研究做好师资准备。
4.外援借力
为了帮助教师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我们邀请区教育科施亚芳科长来园指导,在与专家的对话中寻找理论支撑,同时多次组织教师去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参观学习,在经典园所实践成果中寻找灵感。
二、勤于实践
与单独的班级区域活动相比,区域联动更需要平行班教师间的共同谋划,需要全体教师能更精心地从区域的划定、时间的分配、材料的投放、活动的指导等,共同商讨、定夺,在有效实现区域联动的同时,成就自我发展。
1.有效规划区域
跨班区域后,如何来整合区域,有效规划场地?这是我们迫切要研究的问题。相同区域内容“大挪移”、进行无缝对接合并,这是我们考虑到的第一步。平行班教师将共性的区域融合,然后针对各个区域的特点,考虑到场地、动静、采光等因素,有效规划同年龄段的区域,每班由原来的六个区域变为三个区域,活动场地扩大了一倍,各区域设置科学、灵动,可自由组合,真正给予了幼儿自主的空间。(2.有序分配时间
我们对全园的游戏时间进行统一调整,让各个级部的区域活动和自主性游戏交错进行,互不干扰。这样,时间得到了很好的分配,空间也得到了了很好的利用。
3.层次提供材料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自主、越自信、越大胆。教师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把收集来的材料进行整理,按需分配到各班,为幼儿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本学期,我们对跨班区域互动场地、时间、材料进行了调整,教师针对主题目标和内容对跨班区域活动方案也进行了调整、完善。每次区域联动之前,平行班的教师都会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通过实施、研讨、调整——再实施、再研讨的方式,让“跨班区域互动”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