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文章内容
中班组跨班区域的现状分析和改进措施
发布时间:2020-10-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艳

跨班区域的现状分析和改进措施(中班)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供自由活动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的要求和“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的指导要点,我们打破班级界限,充分利用两个班资源,开展了跨班区域活动,让所有空间和材料为全体幼儿所共享,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根据幼儿原有的基础和实际能力来确定活动区域的内容,每个班设置3-4个活动区,在活动区内容上做到每个班级各不相同。中一班是静的特点,有益智区,阅读区,科学区,美工区,生活区。结合主题,我们设置了生活区,提供夹弹珠、系鞋带、编织条等材料,提高幼儿手指灵活性;为了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设置了科探区,提供凹凸镜、万花筒、望远镜、磁铁、电动玩具等,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其中的奥秘;为能更好地发展中班幼儿逻辑思维,我们设置了益智区,提供拼图、飞行棋等。中二班是动的特点,有表演区,建构区等。此外,我们各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渐增加,不断提高要求。

现状分析:

   1、跨班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都要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谈话:你们今天想进哪个活动区?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你今天到哪里去玩?之后,教师提出相应的跨班活动要求。幼儿进入其它班级的活动区很有礼貌,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遵守活动区规则。

2、中班的跨班活动是每周两次,我们以音乐作为进区、收区的指令,统一跨班活动起始时间。当音乐响起时,幼儿井然有序地到自己选择的活动区域;音乐再响时,幼儿立即收拾玩具,回到班级当中。通过跨班活动,幼儿的坚持性、专注力明显增强。

   3、跨班活动后的讨论交流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每次跨班活动回到教室后,我们都会引导幼儿互相讨论、交流:“你今天到什么地方玩?”“你和谁在一起玩?”“你有什么好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你在活动中高兴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好吗?”等等,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

改进措施:

1、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布置区域时,应该和幼儿一起商量要怎么布置,如何贴游戏标志,规则如何约定?

2、如何控制进班人数?如何控制进区人数?年级组老师需要斟酌。

3、教师在跨班活动中应该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跨区域游戏时,老师要适时介入,要有一双慧眼,能敏锐的观察每个孩子,每个变化,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要,通过提供材料适当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

4、针对幼儿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好进行活动追踪记录和调查了解。
   
同龄跨班模式实现了区域互补的作用,不仅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是给幼儿创设了更丰富的游戏空间与机会,在跨班游戏过程中,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更完善的整合与实施,将跨班游戏真正落到实处,实现跨班游戏的真正价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世纪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