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文章内容
小班年级“跨班区域”空间布局
发布时间:2020-10-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艳

小班年级“跨班区域”调整方案

区域活动,是现代幼儿教育机构普遍应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重视的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和主动发展;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注重的是幼儿当下的生活和发展。

新学期我们小班年级根据各自班级的特征设计了相应的区域环境,每个班有美术区、语言区、科学区、生活区、结构区、表演区等六大区域,由于幼儿园存在空间狭小的弊端,尽管老师绞尽脑汁利用一切角角落落进行创设,但是通过孩子们的实际活动,还是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如:互相干扰、幼儿操作场面有局限等等。经过老师之间的协商、调整,决定采取“跨班区域”,也就是将原来的六大区进行整合安排,分类布置在两个班级教室中。

我们的调整如下:

1、进区卡(贴有幼儿头像的进区卡)分别在各班的教室门口,六大区的置卡框分别放在相应的区域入口处,当自己班的孩子要进区活动时,可以到各自教室门口取卡,直接找感兴趣的区域,将卡放入置卡框里,就可以进区玩了。

2、根据六大区的特征进行大致的分类,将美术区、生活区、科学区、语言区(阅览区)等相对静态的区域放在小一班教室内。将结构区、表演区等相对动态的区域放在小二班教室内。

3、幼儿熟悉两个班级的教室空间和方位,便于幼儿自主自由选择,愉悦、有创造性地游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世纪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