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省级戏剧课题>>过程性材料>>文章内容
个案观察记录
发布时间:2019-03-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艳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一班                         观察者:  章莉华            

观察日期

2018.3

观察地点

戏剧室

活动内容

迷路的小鸭

观察对象

候杞赟

性   别

年    龄

7

观  察  记  录

解释与分析

 

赟赟是绘本戏剧“迷路的小鸭”中的主角,常在戏剧表演中担任“小领袖”的角色。但这个“小领袖”脾气却不小,常用“我不跟你好了”、“我不和你玩了”之类的话来“要挟”同伴,以达到大家都听命于她的目的。时间一长,小伙伴们可不乐意了,剧中几只“小鸭”的扮演者就联合起来,对她说:“不跟我们玩算了,我们自己会玩!”并转身离开,剩下她孤零零地傻了眼。她反应过来后,便向我告状。我只是笑着提醒她说:“她们不跟你玩是有原因的,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她是个聪明的小姑娘,听了我的话,转身就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和小伙伴又玩到了一起。

 

在戏剧表演中,有些幼儿能积极地投入到戏剧的虚构世界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但往往由于自我中心意识比较严重,常要同伴听从她的指挥和安排,却不接纳同伴的任何意见与建议,当她们受到同伴的排斥后,总觉得很委屈,情绪很低落。

引导策略:

这时候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要想与同伴友好共处,就一定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幼儿在体验被排斥后,会逐渐改变自己的交往策略,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我中心”,慢慢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与分享,不断积累礼仪交往的经验。

在戏剧表演中,有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幼儿往往都有自己的理论,当他们争执不下、互不妥协时,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不干扰幼儿自主决定的前提下,适时地介入控制场面及时与幼儿展开讨论,以恰当的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理论去思考和决策,最终解决问题。

 

       

 

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一班                        观察者:  章莉华            

观察日期

2018、4

观察地点

戏剧室

活动内容

迷路的小鸭

观察对象

李诗媛

性   别

年    龄

6

观  察  记  录

解释与分析

 

在戏剧表演“迷路的小鸭”活动中,李诗媛能根据故事情节与其他小演员一起布置道具,进行表演活动。他所扮演的是小青蛙,在整个故事表演中只有一句台词,要用很温和友善的语气和小鸭说:“告诉我你的妈妈叫什么名字?”李诗媛能与另一只小青蛙一起想出送小鸭回家的方法。在表演过程中,能用故事中小青蛙很从容自信的语气说:“告诉我你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在与另一只小青蛙想办法的同时,能像个小主人一样对现场每个小动物进行分工合作一起讨论。

孩子们认真的表演,能模仿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对话语气,真的很出色!尤其是当小鸭找到鸭妈妈高兴地跳起舞来时,李诗媛能告诉小动物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在这个小小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诗媛的同伴交往能力正在逐渐提高,这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也可以看出李诗媛对于这样子的戏剧表演活动充满了兴趣。

引导策略:

有效的指导不仅可以提升戏剧游戏的质量,也让幼儿切实体验到表演的乐趣。幼儿在表演时是要根据自己对作品、角色情节的了解,在语言、动作上进行想象、创造,增添改动。有效的点拨指导,就是孩子的情景问题一旦产生时,老师要能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孩子提出的“小鸭子找不到家了,会不会被大灰狼吃掉?”我就会顺势这样问:“小鸭迷路了,你们会怎么帮助它?会做什么动作?”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可以抱抱它,亲亲它,陪陪它,可以给它吃个糖,先把它带回自己家等等。由此可以帮助孩子拓展出新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解决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孩子们的表演更加充实生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新世纪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