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观察
班级: 小一班 观察者: 胡秋芳
观察日期 | 2017. | 观察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欣赏绘本故事 |
观察对象 | 尚国轩 | 性 别 | 男 | 年 龄 | 4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咕咚来了”,只见轩轩瞪大了眼睛,嘴巴里跟着嘀咕:“咕咚来了,咕咚、咕咚”!随着故事内容的一点点讲述,孩子们听得鸦雀无声。当小兔子将“可怕的消息”一次次传开时,孩子们也不约而同地跟着大声呼喊:“咕咚来了!我们快逃命吧!”小轩轩更是一脸的恐惧,突然,他从椅子上站起来,跑到老师身边,一把抱住,着急地快要哭出来了:“老师老师,我们快跑吧,咕咚来了,我怕我怕……” 故事讲完后,小轩轩也不知道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看看小朋友又看看老师,一脸的无奈。 | 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少,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需要慢慢地去消化,但是他们又容易被直接地影响,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情感表现较直接了当,本能反应凸显。 虽然这个故事浅显易懂,但孩子们对木瓜掉入水中所发出的声音一连锁因素以及声音的相声词都缺乏经验,他们只是单一地受故事人物对话和音响效果而做出本能的情绪反应。 | ||||
措施: 1、教师联系家长一起通过沉重实物掉入河水中的现象向幼儿解释“咕咚”这个有趣的词语。 2、保护好幼儿原始的表情表演,把轩轩紧张、恐惧的表情向小朋友们进行肯定,告诉他们小动物们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才有这样的表情,让大家都知道怎样的表情才是紧张、害怕。 |
个案观察
班级: 小一班 观察者: 胡秋芳
观察日期 | 2017. | 观察地点 | 教室 | 活动内容 | 故事表演 |
观察对象 | 于果 | 性 别 | 男 | 年 龄 | 4 |
观 察 记 录 | 解释与分析 | ||||
老师带领孩子们在一边听故事“咕咚来了”熟悉故事内容和情节,一边鼓励孩子们来说说“故事里的人物有哪些,你最喜欢谁?”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有小兔、有小青蛙……”“我喜欢小白兔”……小朋友一会儿学着小兔跳,一会儿学着小马跑…… 于果跑过来轻轻地说:“老师,我来做咕咚吧!”我开始一愣,接着说:“好哇!你怎么做?”小于果想都没想,两手一张举在脸两旁,张着大嘴巴比划了一下“就这样,吓死他们!”说完一脸的神气样。几个小女孩见状更是开心地和他嬉戏起来,发了疯似地教室里乱跑。 | 于果是一个知识面广、理解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比较强的小男孩,他尤其喜欢在小朋友中间“耍酷”,想通过各种奇特的表现在吸引大家,让大家注意他,还经常提醒老师要表扬他。 小班幼儿通常是自我中心意识是很强的,而于果已经开始关注他人对他自己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我意识和交往意识已经得到了发展。 | ||||
措施: 1、告诉他能主动把“咕咚”的样子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保护孩子本真的表演欲望。 2、引导他用更合理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咕咚的声音特效,同样可以产生让小动物害怕的效果。 |